联系电话

13301380973

NEWS CENTRE

新闻资讯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患者福音丨干细胞在治疗6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临床价值
发布时间:2021-09-27 10:22:52      点击次数:129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有着“三高一少”的特点,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这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发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

xwxiangxi.jpg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17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已达4.25亿,近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西方化和人口老龄化,肥胖率上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截止至2017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已达1.14亿,其中90%是Ⅱ型糖尿病。

据统计数据显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尤其是长期血糖增高或是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很可能提前出现更多的并发症。

糖尿病可以损害全身多个系统,主要损害在于心血管系统。久病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成了治疗糖尿病的关注焦点,全球糖尿病领域的制药巨头诺和诺德、礼来、阿斯利康、赛诺菲等也纷纷转战干细胞疗法。究竟干细胞能不能成为全球4.25亿糖尿病患者的救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临床研究。


传统方法干预糖尿病效果欠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将伴有其他严重副反应。

当前糖尿病传统干预措施是采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替代疗法,但不能从根本上干预糖尿病。胰岛移植干预效果较好,但因胰腺供体匮乏、胰岛分离费用高及移植后会有免疫排斥反应,从而限制其在临床上应用。因此,选择更合适替代治疗方案成为目前糖尿病治疗研究方向与焦点。

干细胞疗法为糖尿病干预带来新思路

由于干细胞具有可以在较长时段内分裂与自我更新,且在特定环境或条件下能够分化为多种特殊细胞类型,这两大医学特征为干预糖尿病提供了新方向。以下是干细胞对糖尿病相关病变干预作用。


1干细胞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主要微血管副反应,其在损害视网膜同时影响患者视力。发病机制与年龄、文化程度、血压、血糖和遗传因素有关。目前传统干预方法是手术干预,但术后均易产生副反应,效果不尽人意。

目前,已有临床试验评估了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视网膜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后,视力出现了改善,治疗12周后眼科指标有了改善。

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不过旁分泌信号被认为是可能的机制。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和脂肪基质细胞均被应用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中。


2干细胞干预糖尿病肾损伤

糖尿病肾损伤(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副反应之一,是终末期肾损伤主要病因,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发病率均较高。高血糖、高血压、肥胖和血脂异常等均是目前已知促进糖尿病肾损伤发生危险因素。

澳大利亚医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曾对30名70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用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观察。观察期为3个月到1年。研究结果显示,用干细胞给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他们的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干细胞还能清除细胞毒性分子或促进血管再生减轻对肾脏损害,及改善肾脏血供,且还可分化为胰岛细胞及多种肾脏细胞 , 包括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降低血糖与尿糖水平同时促进肾脏结构和功能恢复。


3干细胞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常见糖尿病慢性副反应之一,因临床症状表现较早所以易误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感觉减退或无知觉。

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不理想,主要干预方式是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和神经细胞血供及氧供以及营养神经。

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开展临床研究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2013年,我国研究人员观察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共有32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参与。

研究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神经电生理,是一个安全、有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新方法。


4干细胞干预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慢性副反应。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局部压力增加、关节活动受限和其他慢性副反应均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

2016年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血管形成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其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28人(34个糖尿病足)和对照组25人(38个糖尿病足),间充质干细胞使用量为(4.8-8.6)x 10^7/人,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形成术。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包括溃疡面积、局部皮肤温度、踝肱指数(ABI)等指标。


5干细胞干预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c cardio myopathy,DCM)指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心肌细胞代谢紊乱,除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瓣膜病和其他心脏病之外的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传统干预方式主要包括基础干预、心肌细胞保护干预及相关临床症状干预。传统干预方式对心肌细胞自我修复增殖能力较差,效果不理想。

干细胞可以在衰亡心肌细胞中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改善心肌收缩力及血流灌注情况来改善心脏功能。

研究显示:干细胞不仅对心脏组织可进行再生性修复, 还可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抑制心肌纤维化。


6干细胞干预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ic erection disfunction,DED) 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20 ~ 60 岁男性糖尿病患者中约 74% 有过 ED,并随年龄和病程的增长而明显增加,而且这类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可直接影响阴茎勃起功能),糖尿病性血管病变(造成阴茎海绵体血供不足或静脉回流异常以及神经营养不良等)是 ED 的主要原因。

而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这些细胞的潜力,并且具有分泌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功能,为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提供了可能。

研究人员对22名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所有患者经海绵体注射(IC)接受了5× 106 个细胞,注射30天后患者接受了第二次细胞移植。移至24小时、1、3、6、12个月后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勃起硬度评分(EHS 评分)显着提高。同时,患者的勃起功能、性欲、性交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均取得了显著的改善。表明海绵体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另外Bahk等人将1.5×107个脐带MSCs注入7例勃起功能障碍伴有糖尿病患者的海绵体内,随访9个月,结果发现,6名受试者均有性欲增加的表现,3例参与者在1个月内恢复了晨勃,2例参与者联合PDE5i干预6个月后达到满意的性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给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目前,相关临床研究正在广泛开展,相信未来,更多的糖尿病患者会受益于此项技术。


您感兴趣的新闻
上一条:Cell:实体瘤治疗重大进展!新型CAR-T细胞可改善对实体瘤的治疗
下一条:“老而不衰或实现”,中国科学家破译部分衰老密码

返回列表